网警提醒-理性表达浪漫-守护爱情更要守护财产安全-七夕浪漫需注意
七夕佳节,浪漫氛围浓厚,但网警提醒大家需保持警惕。节日期间,不法分子常利用情感需求,编织“甜蜜”骗局,如网络交友诈骗、虚假投资等,诱导受害者转账或泄露信息。擦亮双眼,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,才能让七夕的浪漫不被“陷阱”破坏,安心享受节日甜蜜。
陶桃
七夕节,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让这个日子充满了浪漫气息。鲜花、礼物、甜蜜约会,年轻情侣们沉浸在爱的氛围中,单身朋友也在网络上寻找属于自己的缘分。然而,节日甜蜜的背后,却隐藏着不法分子的精心骗局。公安部网安局近日发布提醒,呼吁大家在享受七夕浪漫的同时,务必提高警惕,谨防落入“甜蜜陷阱”,让爱情蒙上阴影。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,七夕期间,诈骗案件往往高发。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爱情的渴望,通过网络交友平台、社交软件等渠道,伪装成“完美对象”,以甜言蜜语博取信任。

例如,江苏无锡的翟某通过QQ结识一名女子,迅速确认“恋爱关系”,却被对方以“刷单返现”为由骗走1146376元。类似案例屡见不鲜,骗子往往以送礼物、支付生活费、医疗费用等理由,诱导受害者转账。受害者沉浸在“爱情”的甜蜜中,常常失去警惕,直到财产损失才幡然醒悟。 网警特别指出,网络交友需谨慎,尤其在节日氛围下,更要保持理性。一些诈骗分子会在短时间内营造亲密关系,通过频繁聊天拉近距离,随后以各种借口索要钱财。
例如,2024年8月,衡阳市警方接到多起报警,称有人在七夕期间通过网络认识“对象”,被要求转账用于“投资”或“紧急救助”,最终发现对方身份虚假,钱款难以追回。警方提醒,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,在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前,不要进行任何金钱交易。 除了网络交友诈骗,七夕期间的消费陷阱也不容忽视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节日促销噱头,推出虚假优惠活动,诱导消费者购买劣质产品或泄露个人信息。例如,部分电商平台可能冒充知名品牌,发送“七夕专属礼包”链接,实则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。
网警建议,购物时选择正规平台,仔细核对网站域名,避免点击不明链接,同时保护好个人账户密码。 更有甚者,一些诈骗分子通过伪装“浪漫活动”实施犯罪。例如,假冒婚恋网站以“七夕脱单”为名,收取高额会员费,却无法提供真实服务还有人以“线上情人节活动”为由,诱导用户下载恶意软件,导致手机中毒或信息泄露。针对这些情况,公安部网安局发布20个防诈关键词,提醒大家在节日期间保持“心防”,不让“缘分”变成“陷阱”。 深圳在2025年七夕节期间,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提醒市民注意安全。
城市地标大屏上出现了“脱贫比脱单更重要”“爱情可以等待,但下班不能迟到”等幽默文案,不仅引发网友共鸣,还传递了理性对待感情的观念。网友纷纷表示,这些“人间清醒”的标语让人忍俊不禁,同时也提醒大家在浪漫时刻保持警惕。 网警还特别提醒,七夕期间,单身人士尤其容易成为诈骗目标。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节日氛围,制造“脱单”机会,通过虚假身份快速建立信任,再以各种理由实施诈骗。例如,假装“高富帅”或“白富美”,通过视频聊天、语音通话等手段增加可信度,最终诱导受害者转账。
警方建议,网络交友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对方身份,如视频通话时注意背景环境,避免被“美颜滤镜”迷惑。 为守护七夕的浪漫,网警提供了一份网络安全指南:首先,保护个人信息,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其次,谨慎对待网络“恋情”,不轻信快速发展的感情最后,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,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以便警方追查。 七夕是表达爱意的美好时刻,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正如深圳大屏文案所说,“浪漫不设防,清醒最重要”。
在这个充满爱意的节日里,大家在享受甜蜜的同时,也要擦亮双眼,保护好自己的心和钱包,让七夕的浪漫不被诈骗破坏。愿每一份真挚的感情都能在安全的守护下绽放!